
“大王派我來巡山,……”,新圩江鎮柳山村護林員廖宏兵唱著自編的歌謠,沿著熟悉的山路,開始他一天的巡山護林。歌聲在主人山、羊攔沖的山壑里久久回蕩,這是他每天巡山護林的一個縮影。
柳山村山林面積一萬二千余畝,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有七千余畝。2021年全縣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中,該村區劃三個網格責任區,廖宏兵巡護的責任區還有5626.6畝。
每天,廖宏兵懷惴著《巡山日志本》、拿著開山鐮刀,在崎嶇的山路上爬行,用腳步耕耘著一壑一溝一谷一坳。巡查靠步行,發現有異?;蚍欠ㄆ茐男袨?,就用攜帶的本子記載情況,及時匯報。一年365天,除了暴雪暴雨外,一天巡山十幾公里,甚至幾十公里。
廖宏兵對自家造的森林的-壑-岌-谷-灘,充滿著摯愛和熱情,他用手指著眼前的每座山頭,說﹕這里所有的森林,都是他20多年前承包所造的林子,還有近幾年造的油茶?,F在,已形成二千余畝的用材林和幾百畝的油茶經濟林,察看著大片的山林,秀如綠毯,林相優良、層次分明,林木生長旺盛。
從他笑魘如花的面容上,我發現鐫刻他額頭上的皺紋,難掩他過去創業的艱辛和滄桑。
一、30余立志、尋夢
34歲正是干事業的黃金階齡,是廖宏兵人生的轉折點。
2001年那年,廖宏兵家里發生二次不幸的變故,父親的猝然離世和妻子離家出走,讓在外打拼的廖宏兵,遭遇了掙扎的痛苦,毅然辭工回到家鄉,與妻子辦了離婚手續。從此,他中止了外面謀生涯,但一家生活需要延續,……。他到底出外打工還是守家照顧年邁的母親和讀書的女兒呢?他再次面對人生的選擇中,此刻他想起父親曾對他常嘮叨的一句話﹕我們山區田少山多,靠山吃飯的。他想起八十年初的懵懂少年,跟著父親在山上造林、砍伐(辦證)的日子,白天幫父做事,夜晚做他的夢。山中的夜里,他躺在木板床上常失眠,總在半夢半醒之間,腦海油然著無限的想象。他看見天空繁星點點,一輪彎彎的月亮掛在主人山的山峰上,森林籠罩著月幕,色調涇渭分明。月幕下的森林,顯得那么幽靜而神秘。山谷,彎曲從山腳向高處躥升、嵌入雙峰間,形成月影的鞍部。不遠處,知了不停地叫著,靜穆的夜似乎變得有點幽魘可怕,夜色在加濃,山上涼風吹起,月光籠罩的森林及竹林隨風似在起伏;而山下村莊的燈光,像天上星星一樣一閃一眨,構成了天地融為一體的自然生態美,格外壯觀、奇葩。這就是大自然的生態魅力。這個少年的夢,屬于他自己的夢、一個綠色之夢。
二、追夢,為造福百姓
2002年那時候,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,設立退耕還林資金,用于資助村民進行相應的退耕還林項目,將林地的荒山荒地及荒灘,進行生態修復、恢復,以實現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保護。那年代初,山區的林地幾乎處處有荒山、坡坡有塌方、溪溪有灘涂沼澤,自然地質災害頻發較多,廖宏兵看到了這一切,心里漣漪泛起一波一波的激情,機會來了,他心中的那綠夢有了希望,將他少年跟父親在山上愛做的‘綠夢’,追回來!
廖宏兵開始了人生的再次創業,但面對分山到戶的自留山、責任山,心里犯愁了,他經過一夜的思考,下定了決心,將家里平時省吃儉用的積蓄,用來承包荒山荒地和生態脆弱的小山丘、小山崗。說干就干,他開始利用晚上,逐戶敲門宣傳,與村民簽訂土地承包合同,按植樹成林的效益分成,用行動帶動村民共同致富;白天,他帶領雇來的幾個村民從早上6點起床,扛著樹苗,拿起鐮刀、鋤頭,帶上干糧,就上山植樹造林,直到傍晚才回家。就跟國家工作人員上班一樣,可這個‘班’一上就是21年,他從未打算過“退休”。近幾年,他繼續響應國家號召,利用跡地、荒山造下幾百畝油茶林。
在2002-2005年4年間,他從本村造林一千多畝,逐年擴展到鄰村和鎮內別的村,達二千余畝,涉及受益農戶1020戶。20多年來,廖宏兵從未歇息過,一村接一村的造林,一塊山頭接一塊山頭的投資,自己的積蓄花光了,就到處找親戚朋友借錢造林。近年來,他通過抵押貸款的方式,向農村信用社貸10萬元,用于油茶造林。這21年,他從未歇著,一年接一年為自己為家鄉種下一片又一片的綠色希望,用雙手在山里溝溝壑壑種綠了家鄉的每一個山頭,劃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美麗生態林,豐富了生態環境的內涵。
續夢,為生態環境添新錦
“虎嘯青山千里錦,風拂綠柳萬家春。我從小在這山沖里長大,我對這里一草一木的熱愛,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,守護它!”廖宏兵對我說道。他的憨話與他任職五年的護林員,堅守著這里片片森林,無火情火災驀然輝映,深深打動了我。我感覺到任何制度可貴的地方,莫過于建立在人的信仰和精神基礎上,才會有他的成就感。他的“擇夢終老、挽一簾幽夢,許一山傾情”,就是他永久的主題和信念。
廖宏兵,每天巡林的第一個打卡地,在茅屋仔天橋上的站臺。在站臺上,俯視兩山夾著銀色的鐵軌,順山勢穿過主人山,蔚然壯觀!它展現了高速的經濟與高質量生態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自然和諧美。
天橋旁的石頭上鐫刻著“進入林區,嚴禁吸煙”紅色字體,躍入眼簾,格外引人注目。
每天,廖宏兵巡山護林,從這天橋兩旁的小路進入林區,開始一天的巡山。他用腳步丈量家鄉的山澗溝洼。森林防火特護期,他與“火”對決,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,挨家挨戶向他們宣傳林業政策法規和護林防火常識,將攜帶的《防火承諾書》讓每個人簽名,做到不漏一人,讓森林防火意識入腦入心,家喻戶曉;每天巡山回來,不急著回家,趁早、中、晚時段,沿著林緣地、野外農事區域,巡邏幾圈,才放心回家吃飯。
近幾年來,他所管護的責任區沒有發生過一起亂砍、亂伐、林業生物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現象,有效地維護了責任區的林業生態平衡發展。
如今,有50余歲的廖宏兵,還繼續在找尋荒山、跡地造林。愛綠增綠護綠,是他一生不變的主題。
“江站長,60歲你要退休,但我可以干到65、70、甚至75歲,只要能干,就一直干下去!”他對我說。他望著新造的550畝油茶林,心里露泛著笑容。在人生的舞臺上,他的堅韌、執著、激情與熱愛,唱響了歌曲《與你到永久》﹕望著走過的腳印,有崎嶇有平靜……因為有了你,人生旅程不再冷清,將我的心放你手中,陪你到永久。歌聲演繹他追夢的艱辛和付出及對家鄉一草一木一濕的摯愛,是他創業的縮寫版。
走在曲折的山路上,我還會到:家鄉的那綠夢、那青山,還在孕育著一個又一個綠色的故事。
責編:田文
一審:田文
二審:王坤
三審:張明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